二分图
引入
二分图,又称二部图,是一类结构特殊的图。它的顶点集可以划分为两个互不相交的子集,使得图中的每条边都连接这两个集合之间的一对点,而不会连接同一集合内部的点。
得益于这种简单的结构,二分图不仅展现出许多优雅的性质,也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中的建模场景,例如任务分配、推荐系统、匹配市场等。许多在一般图上困难的优化问题,在二分图上都可以高效、准确地求解。
定义
如果图 \(G=(V,E)\) 的顶点集 \(V\) 可以分为两个互不相交的子集 \(X\) 和 \(Y\),使得每条边 \(e\in E\) 的两个端点都分别属于 \(X\) 和 \(Y\),就称图 \(G\) 是一个 二分图(bipartite graph)。集合 \(X\) 和 \(Y\) 常称作它的两个 部分(part),或者分别称为二分图的左部和右部。当二分图的两个部分 \(X\) 和 \(Y\) 已知时,也可以用三元组 \((X, Y, E)\) 来表示二分图 \(G\)。
一个典型的二分图如下图所示。
树、偶环、网格图等都是常见的二分图的例子。
刻画
二分图也可以由下列性质等价地定义:
- 图 \(G\) 是可 2‑着色的。也就是说,可以用至多两种颜色给图的所有顶点染色,并且保证相邻顶点颜色不同。
- 图 \(G\) 中不存在奇数长度的环。
很显然,第一条性质与二分图的定义等价:只需要将二分图的两个部分各染一种颜色就好了。
第二条性质稍微复杂一些。可以考虑用两种颜色尝试给图 \(G\) 染色。因为不同连通分量之间染色互不干扰,只需要逐个考虑连通分量就好了。任选连通分量中的一个顶点 \(s\),进行 DFS,并记录连通分量中每个顶点 \(v\) 与 \(s\) 的距离。从 \(s\) 开始,在 DFS 生成树上进行归纳可知,如果存在一种可行的染色方法,一定是根据每个顶点 \(v\) 到起点 \(s\) 的距离的奇偶性分别染成两种颜色。
继而考虑那些不在生成树中的边。如果这些非树边的两个端点的颜色都不一样,就说明当前的染色方案可行;否则,就不存在可行的方案。进一步地,两个顶点颜色不同,当且仅当它们到树根 \(s\) 的距离一奇一偶,这又等价于加入该非树边形成的是一个偶环而非奇环。因此,只要没有奇环,这些非树边必然连接颜色不同的点,进而整张图都可以用两种颜色染色,图就一定是二分图。
判定
要判定一个图是不是二分图,只需要利用上述等价刻画,尝试给二分图染色即可。为此,可以使用 DFS 或者 BFS 来遍历这张图。如果发现了奇环,也就是出现无法染色的情况,那么就不是二分图;否则,就是二分图。
具体流程如下:
- 遍历顶点,如果发现还没有染色的顶点,说明发现新的连通分量。
- 任选一种颜色给该顶点染色,并以它为起点做 DFS 或者 BFS,尝试给该连通分量染色。
- 遍历相邻的顶点时,如果发现已经染色的顶点,检查颜色是否与当前顶点相同。相同,则不是二分图,直接返回;否则,继续遍历。
- 如果发现尚未染色的顶点,将尚未染色的顶点染上与当前顶点相反的颜色。
参考代码如下:
参考代码
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|
|
时间复杂度为 \(O(|V|+|E|)\)。
应用
由于结构简单,很多图论优化问题都可以在二分图上高效解决。详情参考相关主条目。
本页面最近更新:,更新历史
发现错误?想一起完善? 在 GitHub 上编辑此页!
本页面贡献者:OI-wiki
本页面的全部内容在 CC BY-SA 4.0 和 SATA 协议之条款下提供,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